永利yl23411no1
永利yl23411no1
  • 校园导航
  • 网站导航
  • 学校首页
  • 网站首页
  • 永利yl23411no1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师资队伍
    • 导师队伍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综合办公室
    • 教务办公室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科研与学科办公室
    • 法学系
    • 社会工作系
    • MSW教育中心
    • 法律硕士中心
    • 实验教学中心
    • 专门委员会(机构)
  • 党建工作
    • 党建思政
    • 支部建设
  • 教学工作
    • 本科教学
      • 培养方案
    • 研究生教学
      • 培养方案
    • 双学位教学
    • 实践教学
    • 质量工程
    • 督导工作
  • 科学研究
    • 成果展示
    • 学术动态
    • 创新团队
    • 沙龙讲坛
    • 学科建设
  • 学生管理
    • 共青团工作
    • 就业指导
    • 学生工作
    • 创新创业
  • 招贤纳士
    • 学校政策
    • 学院需求
  • MSW教育中心
  • 法律硕士中心
  • 师德师风问题投诉
  • 下载中心
  • 迎评促建
创新团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创新团队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团队

2024-03-08 09:24  点击量:次

一、团队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二、研究领域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本方向主要探讨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创新,将在有选择地针对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具有典型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个向度把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现状,继而概括提升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隐藏的原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本方向聚焦于知识产权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在私益、客体以及动态开发上的一致性,论证对非遗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再结合内蒙古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从确定非遗的权利客体、明确非遗的权利主体进而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对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本方向以民间文艺这一文化事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空间维度下,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框架内对民间文艺的精准化保护,使之内蕴的文化价值与资源价值能够充分发掘。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本方向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的相互作用实践,论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的现实考量,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使凝结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的文化内涵实现经济价值转化,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三、定位与目标

团队的系列研究是从知识产权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事象,通过典型调查方法的运用,聚焦在内蒙古地区的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发挥地缘优势,形成调研基础;再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产权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运用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实现文献参考、数据来源等学术效益;代表性非遗项目的案例选择与宣传,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将扩大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于无声处实现文化效益;与此同时,恰当的保护措施与有效的利益分配原则可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更好地体现,从而获得经济支撑,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勠力共赢。

四、团队负责人

吴凡文,1980.05,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智库专家。近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的论文等都围绕该方向展开。


上一条: 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科研团队

下一条:城乡社区建设与治理科研团队

友情链接: 内工大主站 | 北京大学永利yl23411no1 | 清华大学永利yl23411no1

Copyright © 2020 yl23411永利集团官网(BinG)百科NO.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永利yl23411no1金川校区
电话:0471-3603677  邮编:010080